高溫柴燒
環保柴燒

 

環保柴燒     環保柴燒不只是一個理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文:鄧淑慧  盛鈿

很多人都誤以為「柴燒」很不環保;不但燒掉木柴、砍樹,還會製造黑煙。事實上「柴燒」是最環保、最友善環境的一種燒陶方式,甚至可以是一種改革人類文明價值觀念的「環保生活」!林瑞華極力推廣的「環保柴燒」,以下分「觀念翻轉」、「實務操作」與「理念目標」三方面來說明。

                                                                                                                                                                                                            

觀念翻轉

(一)「柴燒」不一定要產生大量黑煙才能製造「還原」效果

很多人燒柴窯,都會強調「還原」的操作,為了色澤美麗變化或為了茶湯好喝。事實上柴燒時所產生的「還原燒」黑煙並無絕對必要的關係,用黑煙來製造強「還原」只是柴燒的一個方式而已!

 



               ▲無黑煙也可以有強還原的效果
 

更進一步來說,柴燒是隨時在「氧化」也隨時在「還原」,沒有黑煙也可以呈現很好的「還原效果」,甚至沒有還原也可以燒出許多種美麗的質感;柴燒之所以迷人之處就在於各種變化多端的自然美感中開發屬於自己的特色希望喜愛燒柴窯的朋友,不必執著於製造黑煙的「還原」操作方法;唯有努力在燒窯時不產生黑煙,才能在社區立足,柴燒陶的生活美學才能被更多人接受,燒窯的人可以回到自己的社區當中。二十多年前林瑞華為了升溫,燒窯時也會產生大量濃煙;但近年來努力改善他的的操作方法,達到幾乎沒有黑煙的狀態,且木柴的使用量也可以減少一半以上。不但地往追求節能減碳環保生活的目標在前進!

 

(二)柴燒時不熱!以不浪費熱能為目標

很多人以為柴燒就是要汗流浹背,像拼命三郎一樣投柴,才是柴燒。其實柴燒如果事前準備工作周到,就可以很輕鬆進行!

若蓋窯、燒窯的方式正確,窯體不但不會「熱」,也幾乎不會產生黑煙。關鍵就在於操作方法要正確,讓木柴在窯內充分燃燒,一旦產生黑煙就表示木材燃燒不完全,能源沒有被充分利用。也就是說,若能掌握正確的柴燒操作要領,燒柴窯就不會熱,這點對健康來說很重要;很多人燒窯燒到虛脫或中暑,都值得反省。如果一座柴窯燒到一千度就很熱不能靠近,火會倒噴或是要戴防火手套、穿防火衣,就是窯爐的設計有問題了。林瑞華所設計、蓋築的窯爐,不管是燒到1300℃、1400℃甚至1500℃,都能輕鬆站在窯邊投柴燒窯的人不累,對身體也比較健康!「環保柴燒不但要省力還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木材費用。

柴燒陶的珍貴之處並不在於強調燒製過程有多熱多辛苦和燒成率多低,而是透過最自然的材料,表現作者獨特的美感和土與火的智慧,並讓這樣的美和智慧,能夠繼續照亮人類未來的文明之路。

 

(三)環保柴燒只使用廢木料

柴燒所產生的煙是可以在大自然環境中循環,並且對農作物友善的。林瑞華的父親林添福燒蛇窯六十年,週遭農田不但不用補貼煙害,而且生長良好。以竹南蛇窯的經驗。二十幾年前瓦斯窯興盛時期,週遭大型陶瓷廠林立,雖然看不到任何黑煙,但有陣陣酸味,蛇窯庭院的果樹從未結果,現在大型工廠的瓦斯窯停產了,這二十幾年來燒柴窯也不下百窯,鳥也回來了、青蛙也回來了,果樹完全沒有施肥、噴藥,也都自然果實累累!

更重要的是回頭燒柴窯二十幾年來,都使用廢木料為燃料,從來沒有為了燒陶而砍伐或購買原木,反而是幫忙消化海邊的漂流木,幫基隆港消化淤塞的漂流木,或是在颱風過後幫公路消化倒樹等。其餘的木材只使用製材廠所切割剩下的邊柴廢木料。


 

【實務操作】

實務操作上要達到環保柴燒,則有以下幾個要訣

首先,必須要有一座良好堅固的窯爐。建構窯爐時,窯基要建造在土地上,不可打水泥,如此結構才會穩固,窯體才不會因為熱脹冷縮而產生裂縫甚至走位。特別要提醒,窯身兩邊外側呈下寬上窄,往中間窯室傾斜,窯門則向後傾斜,如此四面相互連接起來後,即可構成強而有力的結構,才足以承受燒窯時上千度的高溫和極大的爐壓,林瑞華所設計的窯爐都不用鋼鐵加固,完全靠拱的自然伸縮加固

其次,在入窯時還必須注意從窯頭的火膛到煙囪都必須確保火路暢通,生坯入窯時,排法上則要注意坏體之間以及坏體與窯室空間的關係,無論要作何種質感變化,都務必保持火路暢通。不要為了多排一些坯體跟火過不去。如此才有利於木材完全燃燒,才能達到環保柴燒的基礎門檻。2011年所出版的高溫柴燒新紀元一書,裡面有詳細的說明,一座設計、蓋築良好的窯爐,絕對是「環保柴燒」的前提。一個熱氣不會散出的窯,燒窯者不會被熱輻射累垮,才能確保健康。「環保」還包括燒窯者的健康。

第三,則是木材的充分分類和準備。木材的整理需要長期累積經驗,要充分瞭解每一種木材的特性;不同的樹種、油脂與水分的含量多寡、木材的軟硬度,都關係著燃燒效果,要在適切的時間點投入適合的木材才能發揮最大效益。而在整理木材準備燒窯時,除了種類上的分類,在尺寸上則是將木材分為小、中、大三種尺寸,以便日後燒窯時,在不同時段都可以方便、快速拿到需要的木材。所以燒窯前的準備工作往往多於燒窯的時間,就我所知很多柴燒團體並不準備木材,而是在燒的時候隨機取柴,這樣會有三個問題產生:好的木料在中、小火時就被前面排班的人先用掉了;大火時木料不足兵荒馬亂,又急又忙;遇到無法升溫的狀況完全不懂木料的配置和運用,以至於多耗費了許多木材。

各種木材都有可以使用的時機,因此平時的整理功夫非常重要,透過親自整理每一根木柴,以及多樣化的木柴來源管道,如此才能徹底瞭解木材的各種特性,對於要燒的木料瞭然於胸,才能與窯互動。窯會告訴你它的需要,所以燒窯的人要靜下心來「觀火色」、「聽火聲」!
 

控火要訣」:小火階段使用的是短而粗大的木頭,堆滿整個火膛讓投柴口的進風量達到最小,以近乎燜燒的方式在燒火,連腐爛的樹頭都可以搭配使用,讓小火極慢速烘窯。小火越慢越好,很多人忽略「小火」對柴燒質感的影響。

到了中火階段,則以粗短的木頭搭配一點細木材一起使用,此時進風口也不宜過大,避免冷空氣進入,如此就可以快速升溫且幾乎看不到黑煙。何時到達中火就要看窯爐何時烘乾,窯自然會告訴你,不用刻意升溫反而要小心保持「煞車」盡量不升溫。大致上前後窯溫來到六百度時就可以快速升溫了。「煞車式燒法」也是中火的要訣,此時重點不是坯體升溫就好,還要「等」窯體升溫,才能累積高溫衝高的實力,很多人高溫升不上去,就是因為窯體沒有吸飽熱能,以至於在一千度或一千兩百度卡很久,浪費熱能在升溫時期。林瑞華的燒法從九百度到一千三百度只要半小時至兩小時,「瞬間快速升溫」除了節能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坯體比較不會垮,有如「煮麵條」,如果煮的時間過長,麵條很容易糊掉;但若水滾了才下麵條,表面很快熟了,形成一個保護膜,在開水裡滾反而不會爛掉。小火慢、中火剎車、大火快速升溫的燒法。

大火如何快速升溫,因為從林添福傳承下來這一獨特的燒窯技藝,所以稱之為「林式柴燒」。以又粗又長的大木柴墊底,搭配瘦長型的細木條,有時細木條要以交叉的方式投入讓升溫速度加快,有時則用慢慢推進的方法前進。

 

一般的迷思都認為大火要升溫,要大量進氣;但其實不然,只要熱的轉換夠,空氣自然會被快速吸入,就算坐在窯前也不會覺得熱,這就是因為空氣快速通過,如果燒窯時會感到熱就是熱能溢出的浪費現象。通風口幾乎不打開,最多僅調節一小縫,也完全不用清積碳。

最後是持溫與封窯階段,在這階段關係著燒窯者想要何種效果質地,這必須要長年的觀察、整理歸納,很難一語道盡。一般而言,在持溫階段若維持高溫,作品就會容易熔垮、沾粘,但是最後的作品會有各種令人驚嘆的美感呈現,同時如前文所提,以高溫換取時間,除了可以節省木材用量,同時也能節省體能。或是高、低溫交叉持溫也是不錯的選擇。無論採取何種持溫方式,最後如何封窯,都應謹記著柴燒必須是人、土、火與窯共同完成,窯爐不只是生產工具,更是創作上的夥伴。一個好的窯至少要維持30-50年的壽命,司窯者要用心去維護、保養自己的窯!古人不輕易拆窯,就是因為跟窯爐長年相處,有感情了。此外,蓋一座可以長久使用的窯,也是環保節能的體現!

 

【理念目標】

柴燒的質感千變萬化,希望柴燒陶藝工作者可以找到最能表達自己情感、創作理念的型式;從土礦的調配到手法表現以及溫層選取、排窯方式、持溫方式等等,都攸關質感和色澤的表現。目前全世界柴燒陶藝1350℃以下的領域,各種質感和美感表現,日本的陶藝界已經早台灣三四十年發表。1400℃以下的領域,中國古代也有很精彩的成就;只有1500℃以上的世界,在全世界的柴燒陶藝領域都尚未出現,還有非常寬廣的未來,值得更多人一同來探索。

 

(一)探索未來

1500℃以上的高溫是柴燒陶瓷領域從未有人到過的新境界,就像人類潛入深海或是探險太空,都是對於宇宙萬物孕育生命的進一步認識與了解。整個高溫柴燒領域,無論是縱向的溫度曲線,或是橫向同溫層但不同土礦、不同控溫方式的質感效果變化,都還有無窮盡的未來值得我們去探索;不用釉藥就可以燒出各種質感變化,可以大量降低採礦、冶煉和開採石油、天然氣等對地球造成汙染的生產模式。

用木柴作為燃料如果經由不斷改良,有可能燒到1600℃、1700℃,甚至2000℃也是指日可待。將來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熱能的產生,也可以大量減少對電能的依賴!
 

(二)人類文明的反省

    人類的文明起源於用「火」,「窯爐」的出現,更是再把人類文明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峰。但是,如今人類的物質文明世界,是一個透過濃縮、提煉、合成...等所建構而成的世界,能源的產生也是以殺雞取卵的方式在破壞地球;必須大規模的開採原料,才能取得一點可用物質,不但大量浪費地球資源,也造成極大的環境破壞,若繼續往這個方向發展而不停止我們人類這種製造物質的方式,不斷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未來恐將造成人類的大浩劫。

「環保柴燒」的理念,不只強調燒窯過程的環保,回到最源頭的土;這一自然物,就必須思考採用最不傷害環境的方式——採多少土就做多少東西,做出來的新物質也是可以再回歸大自然。試問有多少人想過現代社會一個簡單便宜的白色或彩色花紋瓷碗,要耗費多少原礦去煉製瓷土?要耗費多少能源去製造釉藥?雖然這些物質現在因為工業化都非常便宜,但這是債留子孫的陶瓷產業。使用未精練過的原礦土,減少資源的浪費。部分陶藝所使用的金屬氧化物已經越走越極端,有可能帶來個人、社會甚至地球的為害。僅使用泥漿柴灰或原土,只靠提高溫層和持溫的技巧,就可以讓作品在美感上變化無窮;是環保柴燒的核心價值。

如果說人類發明了「窯爐」,控制了火焰,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文明;但為了定性控制和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這樣的邏輯,已經將許多生物逼到絕谷;我們應該思考文明的方向;翻轉方向,從(窯)頭學起,才是文明前進的開始。

 

(三)「未來陶」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環保柴燒用最天然的方式,以創造出有益於人類生活的陶瓷為目標。「陶」也是最貼近人類生活的器物,將環保柴燒的陶器應用在生活中,若是用來儲存食物、盛裝飲水,都會讓食物或水更加美味;尤其是水都會更加甘潤;儲藏食物也是風味特佳。這種高溫環保柴燒燒成的陶器,我稱之為「未來陶」,因為,我相信這是未來必定要走的方向。就美學的角度而言,它所呈現的是前所未見的質感,有如寶石、礦玉一般的質地,也有各種自然晶洞呈現,甚至有如星河、宇宙一般的場景。各位不妨想想,為何地底湧泉或岩洞的水比珍饈甜美?我相信向地球學習,燒出天然礦石晶岩的生活陶,光是儲水就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向地球學習」是我所提倡的環保柴燒的宗旨!窯爐本身就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地球,地球用溫度轉化出萬物,孕育生命,我們人類在製造新的物質時,一定要遵循能和地球自然循環共生的原則。環保柴燒是人類文明的新方向,還有浩瀚的領域值得我們去探索。更是創造屬於台灣的柴燒陶藝特色的出路。

 

▲提高溫層後,土、灰、火的表現千變萬化,如宇宙星河值得大家來探索。

▲高溫柴燒燒出自然玉石晶洞的質感,儲水有如天然礦泉一般甜美。

 

▲向地球這個最大的窯爐學習,走出人類文明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