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蛇窯參訪
空間介紹

陶屋

竹南蛇窯的園區入口,手做陶器、小物專賣店,陶瓷文史書店,手沖咖啡。

 

消失的古窯



台灣各個時期用來燒製陶瓷的窯爐,見證了台灣社會文化與陶瓷產業的演變,這些台灣瀕臨消失的傳統古窯,可以說是孕育台灣陶瓷發展的搖籃,從文史調查、研究出版,到實體復原,「消失的古窯區」用來展示作為台灣陶窯歷史的文化導覽、教育的重要實體。

窯的分類

造型
包仔窯、蛇窯、登窯、四角窯…
燃料
柴窯、煤炭窯、重油窯、電窯、瓦斯窯
火焰
焰、橫焰、半倒焰、全倒焰

寶瓶窯

根據其外型所命名。
為直焰式火路,台灣較為少見。早期用來燒耐火磚,歐洲的瓶窯則用來燒碗盤、磁磚等。

包仔窯

俗稱為「瓦窯」,北部有「包仔窯」之稱,因為窯蓋用土覆蓋,遠看就像個大包子;南部稱之為「龜仔窯」,因為窯頂用瓦覆蓋,遠看像烏龜殼。
專門燒製傳統建築的建材,例如紅磚薄瓦花窗等。為「半倒焰」的火路;燃料以燒木材、粗糠為主。

圓窯

又名蒸籠窯或輪窯,磚燒紅磚,為連續性窯爐,後來演變成更大型的「八卦窯」,園區目前以縮小版的方式,除了有文化教育的功能,也設計成為園區休憩的「圓椅」。

文化窯

又稱黑瓦窯,窯爐外觀像狗頭所以俗稱狗頭窯,日本則認為像達摩打坐所以稱之為達摩窯。主要生產日式文化瓦。
日治時期,台灣興建日式建築,其屋頂需要用到黑瓦,所以有過一段興盛時期,在造橋就曾有座黑瓦窯,而今產業沒落,黑瓦窯也隨之走入歷史。
傳統黑瓦窯已燒煤炭為主兩邊設有投煤口,燒至最後階段時就會潑水,使窯爐內部產生大量黑煙,將瓦片燻黑。

交趾窯

多使用在台灣寺廟建築裝飾,大致為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是一種低溫釉彩軟陶。
目前製作交趾陶大多使用電窯燒,但是早期是在廟前空地現地築窯,用來燒製廟尪仔,廟宇完工後,小窯隨即拆除,所以台灣傳統柴燒交趾窯已經失傳。

柴燒創作窯

化十窯

1997年,竹南蛇窯窯主林瑞華承襲父親的經驗,自行設計並採用耐火材料興建高溫柴燒,結合蛇窯和穴窯的特色,由於窯體小控溫方便,能夠突破柴燒溫度,掌握質感變化的各種可能,曾經創下1447度C的高溫。
化十窯的命名:林瑞華的華以簡體字書寫就是化十;也因窯主十分喜愛化石,要將陶燒的和化石一樣美麗,故稱化十窯。

如意登窯

「登窯」是苗栗傳統窯爐的特色;又稱為「目仔窯」 竹南蛇窯的如意登窯是傳統登窯與現在柴燒結合的設計概念,林瑞華設計概築,為三個窯室的改良式登窯。
屬於半倒焰式的火路,窯頭燒完後二三窯室可以「側燒」每間可以控制不同溫度為其最大特色,林添福命名之,祝福燒窯事事如意。

方華窯

世界最高溫的柴燒窯。
傳統「四角窯」外型方正,窯床下方有地下煙道,「全倒焰」火路,為人類用火與文明的最高技藝。方華窯改良燃煤四角窯,專為高溫柴燒設計,一磚一拱都親自蓋築第一次燒窯(2012.6.24),就創下1418℃紀錄。更在2016年創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的最高溫」1563℃。

展場空間
設有林添福常設館,高溫柴燒特展室等展覽空間,
展現從台灣民間陶瓷藝術到現代高溫柴燒陶藝創作的生活美學。

十一學陶藝教室

為竹南蛇窯陶藝教學、DIY手做活動課程空間,在這裡大家彼此交流,一同探索土的藝術。